充电桩微服务平台 - 容灾和双活的技术解决方案

导语

相对于过去单体或 SOA 架构,建设微服务架构所依赖的组件发生了改变,因此分析与设计高可用容灾架构方案的思路也随之改变,本文对微服务架构落地过程中的几种常见容灾高可用方案展开分析。

推荐一套企业级开源充电桩平台:完整代码包含多租户、硬件模拟器、多运营商、多小程序,汽车 电动自行车、云快充协议;——(慧哥)慧知开源充电桩平台;https://liwenhui.blog.csdn.net/article/details/134773779?spm=1001.2014.3001.5502

概述

相对于 SOA 架构,微服务架构使用去中心化的方式组织业务应用,服务之间的通信不需要经过总线,服务路由的逻辑下发到各个微服务中自行完成。另一方面,微服务架构也离不开中心化的组件实现服务治理、应用部署、监控等功能,微服务场景下主备、多活等高可用容灾方案的设计需要通盘考虑。

在分析复杂的容灾架构前,我们首先应当明确问题的定义,拆解问题,分解子问题,从不同维度分开讨论才能获得一个清晰的结论。当我们讨论主备、双活等高可用模式时,不同的高可用模式对于应用、数据库、注册中心等组件的含义不是一样的,但各组件又相互关联。在笔者看来,一个完整的微服务架构组件包含三个维度:

  • 微服务管控层:由于分布式架构带来了复杂性,需要引入相关的分布式支撑组件
  1. 应用生命周期管理组件:负责应用发布、回滚、弹性伸缩、故障转移,微服务架构对部署运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,要求业务能够实现交付设施自动化。该部分组件对业务运行时影响比较小。
  2. 服务治理组件:负责服务注册发现、服务配置、服务路由等分布式治理能力,其中最为人熟知的组件是服务注册中心,注册中心负责对服务进行健康检查,及时摘除异常实例,因此在容灾模式下对网络要求比较高,如果网络不稳定容易导致健康检查不准确,频繁进行大规模服务实例变更通知,影响系统稳定性。
  3. 监控组件:负责采集可观测性三大件 trace, log, metrics,底层往往使用ES或者时序数据库,由于这部分组件请求数据量比较大,在规划部署时,网络流量的成本应当被纳入考量。
  • 应用层:应用尽量无状态化,降低部署的难度。

  • 数据层:目前大多数应用使用关系型数据库,当前关系型数据库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很好的支持多实例多写,所以对于数据库只能讨论主备模式,关键点在于主备切换的自动化以及数据复制的延迟,分别降低故障恢复的 RTO 与 RPO。

同城主备

同城主备(Active-Standby)往往是双 AZ 部署,AZ 间距离需要满足监管要求。双AZ同时只有一个主 AZ 对外提供服务,另一个备 AZ 用做备份,往往只需要部署少量资源。

部署方案:

  • 微服务管控层:TSF 一主一备,服务注册发现,应用发布、监控等都在 AZ 内闭环。
  • 应用层:应用一主一备,备中心包含主中心逻辑上的全量应用,应用副本数可缩减。
  • 数据库层:一主多从,强同步复制,使用 TDSQL 的 RPO 和 RTO 可达到0,并且应用能够无感知切换。

应用层异常分析

对应用层几种异常场景进行分析:

1、单个微服务实例故障:微服务需要做多实例部署,单 AZ 内可容错。

  • 某个微服务的所有实例故障,可能原因有两种。
  • 应用本身代码有问题:回滚应用或进行修复。

2、某个微服务的所有物理实例故障:利用 IaaS 层节点反亲和,尽量机架间分散部署实例。
3、整个AZ所有实例故障:这种情况整体启用备AZ,切换用户流量。

微服务管控层异常分析

TSF 微服务管控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:

  • 发布时组件:主要影响应用的发布功能,组件故障影响应用的发布、回滚,不影响应用运行。TSF 组件本身均为无状态,可多实例部署,不影响应用运行。底层依赖 MySQL 数据库主从部署,可单独跨 AZ 部署,避免单点故障。
  • 运行时组件:分为两个层次
  1. 监控、日志组件:全部故障影响监控数据采集,但不影响应用运行。组件自身无状态,可多实例部署,底层 ES/Redis 为非关系型数据库,可使用主备/分片模式部署,可单独跨 AZ 部署,避免单点故障。
  2. 服务注册中心:故障影响新服务注册、配置下发,TSF 在应用本地设计了缓存机制,在注册中心不可用时,应用仍可发起服务间调用。组件使用 consul 集群部署,一主多从模式。

关于 TSF 管控端的高可用深入分析可参考后续系列专题文章。

数据库层异常分析

由于数据库是单点,单 AZ 内有可能出现单点宕机,故障时可切换至同 AZ 备节点或同城备节点,类似于 TDSQL 的一主多从模式,TDSQL 也可实现 IP 自动故障切换,应用无感知。

同城双活

用户所有的业务系统同时在两个数据中心运行,同时为用户提供服务,当某个 AZ 的应用系统出现问题时,有另一个 AZ 的应用来持续的提供服务

部署方案:

  • 微服务管控层:TSF 双活部署,有全局统一的注册中心,对网络延时有要求。
  • 数据库层:一主多从,由于主节点只在一个 AZ,所以应用访问数据库可能会跨 AZ,因此要求 AZ 间网络延时低,降低数据倾斜带来的性能消耗。
  • 应用层:无状态服务同时对外提供服务,双活的前提是微服务管控层双活以及数据库跨 AZ 时延低。

数据库层高可用部署模式仍为一主多从,后面不再对数据库层进行异常分析。

应用异常分析

对应用层几种异常场景进行分析:

  1. 整个 AZ 宕机:利用 GSLB 或者跨 AZ 的 LB 等技术切换至另一个 IP,同时这层能力可以实现负载均衡。
  2. 微服务间调用容灾:TSF 支持 AZ 内就近路由,AZ 内实例不可用时跨AZ调用。

微服务管控层异常分析

目前 TSF 基于跨 AZ 的 VIP(客户提供或者 TCS/TCE 提供)实现注册中心等组件自动切换至另一个 AZ,在单 AZ 故障时应用无感知自动切换另一个 AZ 的管控端。

两地三中心


两地三中心建立在同城双活+异地灾备的基础上,兼具高可用性和灾难备份的能力,其中异地灾备中心 是指在异地的城市建立一个备份的灾备中心,用于双中心的数据备份,当双中心出现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发生故障时,异地灾备中心可以用备份数据进行业务的恢复。
整体架构是同城双活+主备的组合方案。

部署方案

  • 微服务管控层:同城双活部署,异地灾备,各自的数据不需要做同步,只负责各自的服务管控。
  • 数据库层:一主多从,TDSQL 同城强同步,异地异步复制。
  • 应用层:无状态服务同时对外提供服务,主中心故障后,切换入口路由至异地备中心。

异地多活


异地多活的前提是架构能够实现两地三中心,并且在数据库层面做了水平分片,业务应用与数据库分片成组绑定。异地多活能够将故障范围缩小在单个分片内,并且减少数据库复杂度。一般对于数据量非常大的国家级银行/保险会采用这种架构。
方案又分为两种:异地互备与单元化,以下分开介绍

异地互备
数据库层面水平拆成两个实例分片,例如可以按地域拆成北方、南方。

部署方案

  • 微服务管控层:服务同城双活,异地不互通。
  • 应用层:不同数据分片的应用异地多活,相同数据分片的应用同城双活,异地灾备。
  • 数据库层:数据分片一主多从,不同分片异地互备。

容灾切换策略:如南方城市整体故障,入口处做 DNS 切换南方用户访问IP至北方。

单元化

一般如果数据量过大,单纯使用数据库 sharding 模式无法解决问题,可以考虑使用单元化架构。首先明确单元的定义,单元是一组计算资源和一组数据资源在逻辑上的绑定,设计的关键点包括:

  1. 分片划分:考虑体量与业务,选择分区策略,尽量避免跨单元调用。
  2. 部署单元设计:考虑容灾设计,单元与数据库分片绑定,同城单元双活,异地部署灾备单元。
  3. 路由:TSF 提供能力在网关入口或服务入口计算单元化规则,对请求进行染色,后续请求按条件同单元路由,跨单元时通过网关调用。

部署方案

  • 微服务管控层:由于网关可能出现单元化要求有一个全局的服务注册中心。
  • 应用层:每个地域包含全量单元分片,不同数据分片的应用异地多活,相同数据分片的应用同城双活,异地灾备。
  • 数据库层:数据分片一主多从,不同分片异地互备。

单元异常分析:

  • 整个地域故障转移:整体流量切换至另一个地域。
  • 地域单个单元故障转移:除去应用代码本身问题,单元在物理上同城多中心分散部署,基本不可能出现一个城市某一个单元全部宕机。

基于单元化的异地多活
异地多活的概念澄清:

  • 问题起源:单元化架构中另外一个核心考虑点是方便实现异地多活。在传统的同城双活、异地灾备架构中有一个广为诟病的问题,就是异地灾备的资源绝大部分时间没有实际服务于业务,购置部署之后,长期闲置,像一个久未上阵的战士,浪费了国家的军饷。 为了更好的提升资源的利用率,很多客户尤其是金融类客户进一步追求异地多活的架构,让异地的资源也能分担一部分流量,正常的处理业务。
  • 这里要注意正确理解异地多活的概念。异地多活,并不是指全业务(包括全量应用和全量数据)可以活在 region A 又可以同时活在 region B(两地相距数百公里以上,符合灾备监管要求);而是指部分业务在 region A 处理,部分在 region B 处理,没有哪个 region 是完全闲置的存在。 因为前者的做法不论是技术上还是经济成本上都代价太高。

单元化支持异地多活:单元化架构下,由于数据做了分片分单元处理,把不同的单元放在不同的 region 上处理。天然的实现了上面所提的异地多活充分利用机器资源的目标。各 region 在分单元处理业务的同时,也作为灾备中心为异地的其他单元提供应用和数据的异地灾备能力。

目前 TSF 产品已经实现单元化能力,同时为了实现单元化异地多活的诉求,TSF 在最新版中实现了跨地域多集群互相发现互相访问的能力,如下图所示。

  • 实现原理不是基于一个跨地域的全局注册中心,因为目前TSF的注册中心还是Consul,Consul集群是CP模式,CP模式对于信息同步的延时性要求很高,Consul集群只能同城多节点高可用部署,不能异地部署。 所以目前TSF的异地访问,采用了单元网关寻址模式,由单元网关gateway寻找异地服务所在的另一个单元网关gateway,再基于Consul Access(无状态的前置层)到该集群的Consul注册中心拉取服务节点,实现跨地域服务访问。通过网关转发的模式,优点是单元封闭性好,访问链路清晰,出了问题容易追溯;缺点自然是增加了服务跳转次数,响应时间会有所增加。
  • 未来TSF的注册中心还会融合进北极星注册中心,这是一种基于数据库主从方式存储信息的AP模式注册中心,能够更好的作为一个跨地域的全局注册中心。

总结


以上基于微服务架构,从各个分层对高可用方案分别展开剖析,各个分层对高可用架构的设计是相辅相成的,每个高可用方案下任何一层能力的缺失可能都无法达成期望的目标。上述所介绍的各种高可用架构,TSF 过去在各行业客户都有过落地,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。总的来说,架构设计是在做取舍,没有完美的方案,一方面应遵循简单原则,架构设计越简单,越容易落地,运维复杂度越低,成本也越低,另一方面根据实际需求,如监管要求、部署现状、业务数据量等,结合客观条件限制选择合适的方案。

Last Updated: 2024/10/29 12:48:38
推荐一款开源、优雅的短链接生成平台 7kw 交流充电桩使用说明书
OωO 取消
  • |´・ω・)ノ
  • ヾ(≧∇≦*)ゝ
  • (☆ω☆)
  • (╯‵□′)
  •  ̄﹃ ̄
  • (/ω\)
  • →_→
  • (ノ°ο°)ノ
  • ⌇●﹏●⌇
  • (ฅ´ω`ฅ)
  • φ( ̄∇ ̄o)
  • ヾ(´・ ・`。)ノ"
  • (ó﹏ò。)
  • Σ(っ °Д °;)っ
  • ( ,,´・ω・)ノ
  • ╮(╯▽╰)╭
  • (。•ˇ‸ˇ•。)
  • >﹏<
  • ( ๑´•ω•)
  • "(´っω・`。)
  • "(ㆆᴗㆆ)